fanxueyi 发表于 2008-7-27 19:30:19

求助:怎样实现反算法过程?

我初学需要进行反算法计算界面换热系数,求教各位大侠指点如何进行反算法?最好有个过程讲解。在此先感谢啦!

quasim 发表于 2008-9-17 22:22:00

回复 25# xxmtyzz 的帖子

我和xxmtyzz碰到的问题相同,不知道该怎么解决!盼高手解释,指教

npuliyongyi 发表于 2008-7-27 21:18:55

我也想知道 期望得到高手的指点

xfzcgzs 发表于 2008-7-27 21:32:40

:L 我也希望得到教程

wdlzhy 发表于 2008-7-27 22:51:42

希望高手早点支招!!!

sporting 发表于 2008-7-29 12:54:33

需藉由實驗驗證 ~~ 前提是 模擬條件需要和實驗條件相等

FFAIWO 发表于 2008-7-30 01:24:44

顶一下,期望高手指点一二。

wschang 发表于 2008-7-30 21:21:44

試了但沒成功過~ 有做過實際實驗,不過軟體還是不懂~ ^^!!
而且好像有權限的問題…

fanxueyi 发表于 2008-7-31 12:17:13

我也试过,就是搞不懂它要输入实验温度是怎么做?帮助文件看不懂。

fanxueyi 发表于 2008-7-31 12:19:18

回复 7# wschang 的帖子

老兄,整个过程能不能细细的叙述一下,关键是参数设置,还有实验温度输入怎么处理的?

wdlzhy 发表于 2008-8-1 10:37:30

没有明白,估计要靠高手专门开帖了解释了

duxuangod 发表于 2008-8-7 09:41:43

学习学习!

nbastar 发表于 2008-8-28 09:53:35

根据帮助格式输入好参数,运行反算模块就行,2008版本反算时边界条件不能由编程实现。现在手头没有例子,如果你的模型网络和边界条件一定简单的话,可以发上来,给你做个演示。

天蓝色 发表于 2008-8-28 14:09:55

必须要有温度点的测定才行,否则没有办法反算的

fanxueyi 发表于 2008-9-1 09:05:56

回复 12# nbastar 的帖子

我的反算已经开始了,可能是模型太复杂,计算的相当糟。我先正算一次,把几个节点的温度输出,利用这几个节点温度数据作为反算要用的测量数据,结果还是有点差距。我反算界面换热系数,将是设为的是常数不存在编程。这次反算还在计算中,等结束了,把整个过程再和大家分享一下。请大家给予指正。

cast 发表于 2008-9-2 22:26:19

反算

我看帮助文件看的也是比较晦涩
谁能讲清楚其中prefixim.dat这个文件是怎么形成的?

cast 发表于 2008-9-3 23:52:13

Inverse的基本过程

我来解释一下:
(1)首先PreCAST里面参数按照普通方法设置;
(2)然后设置Inverse,选择你所想计算的参数(Material Properties/Boundary condtions)注意不能同时计算Material Properties和Boundary condtions
(3)在Inverse setting里面输入你所测得温度点的节点编号.这个编号需要你在ViewCAST中获得.
(4)关键是prefixim.dat文件的生成.这个首先需要你事先计算一下普通的程序,然后通过ViewCAST生成一个prefix.tt的文件.按照这个文件的格式输入你实测点的温度.
    然后重新命名为prefixim.dat.

上面完成后,文件夹应该包括四个文件
prefixp.dat
prefixd.dat
prefixid.dat
prefixim.dat

有了这四个文件,就可以通过Inverse RUN 进行反求计算了,计算结果可以在Inverse status进行查看.

nbastar 发表于 2008-9-5 21:45:30

回复cast

cast说的过程前三个基本一样的。可以自动生成p.dat,d.dat和id.dat,我的im.dat是直接输入的,节点号取测量点最近的节点,可能会有误差。
格式为:3 100 101 204 205
    10 1000 1001 1002 1001
    20 911 922 933 901 
    30 800 800 800 805
3:测量时刻值数(分别为10s,20s,30s)
100、101、204:205节点号(取了4个,所以下面温度也需4个值)
10、20、30:测温的时刻值。
1002~800:温度测量值
每次计算是由一次正算和数次(反算参数)梯度搜索算法组成的,所以计算量大,模型应尽量简化。结果准确度与测量准确性,节点位置,个数,模拟时间等相关,搜索算法结果与初始值的设置,有关参数SIGMACONVVARBITERMAX等有关

[ 本帖最后由 nbastar 于 2008-9-7 02:10 编辑 ]

cast 发表于 2008-9-5 22:07:38

讨论

nbastar说得比较详细
反求一般不采用本身的模型 因为反算的速度非常慢 一般采用非常简化的模型 我理解这个简化模型需要事先做一个实验 然后测量点的温度
但还是想请教nbastar关于prefixim.dat文件格式:\
你刚才给出来的那几个数字到底代表什么?横向和竖直方向上的.
既然3,10,20,30是测量的时刻,100,101,204是最近的节点编号
那么对应的
1000 1001 1002
911    922 933 
800    800 800
代表什么值呢?是温度值吗?

nbastar 发表于 2008-9-7 02:06:24

3的意思是共有三个测量时刻,第一行单独外,后面的相同。根据值人范围解释如上

xxmtyzz 发表于 2008-9-13 18:47:50

请教一下楼主,prefix.tt我改成prefixim.tt的形式可以吗,如果不行,那后缀tt如何换成dat
页: [1] 2 3
查看完整版本: 求助:怎样实现反算法过程?